近年来,福建省长汀县以被列入“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为契机,扎实推进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培育壮大“一乡一业”,推动产业规模化,推动全县特色农业产业整体提升,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强化党员带头,金色稻田推动乡村振兴
地处群山深处的童坊镇肖岭村,梯田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美如画卷。在肖岭村胡背岭的田埂上,肖岭村党支部书记、肖岭梯田农业合作社负责人肖承波正端详着稻花,用相机记录着“客家山稻”的生长情况。
“我们肖岭是童坊最边远的一个贫困山村,资源贫瘠,资金缺乏,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生产生活困难,所以大家都去东莞打工,村里的基本耕地都已经抛荒了。”肖承波告诉我们。
在童坊镇党委的支持下,肖岭村党支部率先成立了肖岭梯田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实施管理和销售。同时,探索“多渠道入股”模式,村集体、村民、外出乡贤以项目、土地、资金、劳动等均可入股合作社,通过折算股金,实行股份制经营,有效推动了连片化、规模化、综合化生产。截至目前,共吸纳74户334名村民入社,土地入股200余亩,村集体和村民资金入股85万元,带动1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生产就业,预计今年可实现村财增收5万元。
要想火车跑得快,还得车头带。长汀县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合作社发展始终,出台推行“党建+”合作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施路径,把党组织设置、党的活动等具体要求写入合作社章程,压实县乡村三级工作责任。针对重难点问题强化引导和指导,举办乡镇组织委员论坛、政策宣讲会,编发《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指南》,多措并举讲政策、解疑惑、促认识,消除基层顾虑,激发发展合作社的信心和动力。目前,全县现有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45家,党员领办合作社143家。
发挥引领作用,“金钥匙”打开“共富锁”
近年来,随着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怎样提高农业产出效益?”等问题愈发突出。为解决这些问题,羊牯乡白头村支部书记赖斌召集村“两委”干部开会,交流了自己的想法。
返乡创业的新农人赖斌在当选村支部书记后,依托丰富的农业种植实践知识,积极为村里谋求发展振兴。
今年7月份,由白头村党支部牵头创办了福建汀兴农业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支部书记赖斌任合作社理事长。为了进一步壮大合作社规模,扩大村民覆盖面,提升资源利用率,合作社还积极动员对畔村、吉坑村、罗坑头村等村民加入合作社。
合作社采取两次分红模式。一部分群众保底分红,村民将手中土地流转至合作社,合作社将租金支付给成员作为保底收益。第二部分是增产分红,即保底分红超出部分。按照村入股、村民和合作社经营者三方均分进行分红。
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过程中,人才就是蓬勃发展的引擎。长汀县出台《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办法》等人才政策,培育出新农人赖斌等一批返乡创业示范户,评选出的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和技术能手,安排到合作社担任经济顾问、技术指导。积极鼓励农技人员申请技术职称,39名获得初级、中级职称的“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参与合作社运营,发挥技术、经验等优势,搞好“传、帮、带”,促进合作社效益提升。至2021年底,全县合作社注册资金累计达28.25亿元,入社成员3.6万人,基地面积22.91万亩,年销售收入约14.27亿元,带动农户6.6万户,为农增收2.2亿元。
聚焦资源优势,小芋头带动大产业
走进位于河田镇的晋江(长汀)工业园福建省远山启煌农业有限公司,只见数十名工人正忙着进行槟榔芋剥皮、利皮、整形、切割、包装等作业。在冻库中,芋条、芋角、芋粉等产品整齐堆放。
“我们的国家级示范社——长汀县启煌槟榔芋专业合作社依托远山启煌农业有限公司进行产品销售,鲜芋及其加工产品主要销往广东、上海、厦门、福州、港澳台等地,还出口到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启煌槟榔芋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启煌介绍。
长汀县委组织部抽调县直部门业务骨干组建工作专班,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对上协调牵线、对下挂钩指导,帮助合作社申报国家级、省级示范社,沟通京东、网易严选、拼多多等线上销售平台,为农副产品解决销售难的问题。目前,全县共创建9家国家级示范社、42家省级示范社、67家市级示范社、144家县级示范社,形成了协同发展、梯度递增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长汀县将持续以“党建+”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引领产业振兴发展,建立集体和群众利益共同体,让村党支部站在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带领群众上项目、闯市场,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牢牢把握住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的主动权。(福建省长汀县委组织部 长汀县委乡村振兴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