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为什么我们越自私, 越容易养出自信独立的小孩?


我们先要成为自己、才能更好地去演绎其他角色,而成为自己的部分,值得我们坦坦荡荡去自私。

作者:静思;编辑:羚羊;本文来源:公众号“果壳亲子Guokr”(ID:guokr_kid)。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周日晚饭后,孩子们吃水果,老公端上来一盘五六个对半切的猕猴桃。老大埋头吃了起来,老二还小不会用勺子挖着吃,需要我喂。

盘子里还剩最后两个时,老大问:爸爸妈妈,还剩两半,你们吃么?我和老公齐刷刷摇头、异口同声说你和妹妹吃吧。然后,我俩看着娃们愉快地践行光盘行动。

看到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我突然有些悲从中来:怎么当了爹妈后,连一颗猕猴桃都舍不得吃了?不是吃不起,但只要看到孩子们爱吃,就一定想留给他们,让他们吃个够。

我想起了《康熙来了》的大红人Melody曾在节目中说过一个故事:

某次暑假她从大卖场买回两箱美国水蜜桃,女儿喜欢吃比较软、比较熟的,老公只吃脆的、硬的,当天她搬水蜜桃回家已经累到不行,半夜想到家人的喜好瞬间惊醒。 半夜她就在厨房里忙着分类水蜜桃,怕老公、女儿不开心,边翻水果边掉眼泪,想着自己到底是谁,为什么没有人问过她喜欢吃硬的还是软的?若是坏掉、烂掉了,身为妈妈的她还会自己默默吃掉。


传统的育儿观秉持这样一种想法:

为人父母,要对自己的孩子无私奉献,把孩子放在第一优先级,哪怕完全透支和牺牲自己。现在的父母,虽然不会再把“无私”“倾尽全力”“牺牲奉献”这样的词条挂在嘴上,但实际上为育儿投入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每每面临孩子和自我的选择时,依旧有许多家长会舍弃后者。

当了家长后,我们太容易被“自私”的评价裹挟却步,太容易忘记“先是我自己,才是任何人”的真相。

有太多“理应如此”的剥削

压在家长肩头

朋友在社交平台发了一条消息,一个人去外地看陈奕迅的演唱会了。


她的“开心满足”我能共情。她和我一样,也要一边工作、一边养娃,比我幸运的地方是,她的娃2岁不到,尚未到家长需要投入巨大精力鸡娃的年级;以及她有婆婆帮忙带娃。

我和老公这些年因为距离问题,父母在带娃上爱莫能助,我俩只能依靠着Daycare,摸爬滚打闯过了为人父母的前八年。在这八年里,我对孩子做过最“自私”的事情,就是老大三岁时(当时还没有老二),好友来纽约旅行,我半夜坐了五小时的大巴车奔现,去纽约一起玩了三天。

去的时候选择半夜走,为了能让孩子安心入睡;回来的时候选择最早的班车,为了回来能赶到幼儿园和老公一起去接娃。因为二托二,我俩实在难有时间和精力“自私”,我们的组合就像一张两条腿的桌子,努力维持着平衡,其中一条稍微晃悠一下,地上都将是一片狼藉。

即使有条件“自私”,母职的惯性也让很多妈妈舍不得。

我和一位年轻的妈妈聊起自己要“自私”一些这个话题。她说,我也想“自私”啊!可孩子不到3岁,现在什么都是娃的需求排第一位,现阶段完全做不到自私。

  • “保姆有妈妈做的好吗?”

  • “丢下两个孩子去上班/旅行/留学,你怎么舍得吗?”

  • “自私的妈妈/妻子!”

育儿中,有太多这类“理应如此”的剥削压在家长——尤其是妈妈的肩头。

其实,无论孩子的年龄大小,当妈是可以“自私”的。

比如,孩子是婴儿时,让另一半承担更多的育儿工作;孩子年幼听得懂语言时,妈妈可以告诉孩子自己太累了,需要休息,让娃暂时别来打扰自己;等孩子更大时,从娃的饭得变着花样做,务必保证营养丰富、娃的所有功课,得自己先试着学一遍,务必保证跟上娃的进度,保证娃随问随会这些做法完全可以减缓;可以变成有食堂就让娃吃食堂,没食堂就把娃送小饭桌,至于学习,能外包就外包、外包不了就随缘吧。

我表嫂就曾是鸡娃届的一等斗士,事无巨细操心孩子的学习。后来生了一场大病,悟了!

鸡娃的回报分三种情况:1、娃被鸡的非常优秀,上交国家/国外,后半生再团聚的日子屈指可数,等于完全指望不上。2、娃被鸡的一般,普通大学普通专业普通工作的浦娃,自己都尚且顾不上自己,哪有多余的回报父母。3、鸡娃彻底失败的,前半程耗钱耗力,后半程被啃的体无完肤。

综合下来,这届家长对孩子已经足够好了,我们还是对自己好一些吧。

家有女儿,

更希望她活得自私

尤其是有了女儿后,同身为女性,我更希望能以身作则,活得“自私”一点。

韩国大学的教授郑莲喜在其著作《我希望我女儿活得自私》中提到自己作为高知分子,却依然要与东亚文化对女性的规劝做斗争的艰难经历:

“只有你吃好了,孩子才能发育得好。”

“只有你身体健康,你丈夫才能过得舒服。”

所谓“多了一个女儿”,它真正的含义是,我们得到了为我们家传宗接代、照顾儿子的女人。

当她想提升学历读博时,公公婆婆反对:又不一定当上教授,何必花费这个时间和金钱?

“你这么累可怎么办呢?酱黄豆、炒银鱼,还有孩子们喜欢吃的辣炒鱿鱼都吃完了。”

当她想提升眼界出国留学时,她自己的父母也摇头劝阻:“丢下两个孩子去留学,你想离婚吗?你已经生下了两个健康的孩子,你丈夫也终于成了大学医院的医生,这样的家庭,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因为无法超越儒家思想的人伦亲情,所以长辈们想要通过制度和规矩来抹除女性的主体性,比如让女儿迁走户口、说女儿是嫁出去的媳妇,不让她回娘家、又或者让女儿少“折腾”以便更好地融入丈夫的家族中。

这种“传统的爱”实则是以爱为名的陷阱,是裹着糖衣的毒药,吃多了会腐蚀身心。受过教育、有过见识的女性,不会想要自己的女儿重蹈覆辙。所以,郑莲喜教授才由衷感叹:“女儿呀!我希望你爱自己多一点,活得自私点儿也没关系。”

我曾在“真实故事计划”读到一篇《离开孩子去留学的妈妈们》的文章,讲述了两位割舍“母职”、抛夫弃子的妈妈去留学的故事:

第一位主人公叫杨惠诺,是一位30岁的公演艺术文化学专业的留学生,同时也是一位一岁婴儿的母亲。她在成为母亲前就计划出国留学,生育后经过各方面挣扎,最终还是选择实现自己的梦想,去韩国进行硕博连读。尽管面临语言和文化的挑战,她依然坚持追求自己的学业和职业发展;

第二位主人公林语,在读研期间意外怀孕,原计划生完孩子后出国留学。然而,随着女儿的出生,她的留学计划被打乱。尽管面临家庭和自我发展的两难选择,她最终决定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坚持申请最终被全球排名第六的大学录取,顺利出国深造。

两个人在决定离开孩子去留学前,都面临过内心的愧疚和社会对母职的道德审判。她们担心无法兼顾母亲角色和个人成长,害怕自己的努力会因为生育和养育孩子而付诸东流。在留学期间,两位母亲还要面对与孩子分离带来的情感挑战。

如果以传统思想对女性所处位置的标准来衡量,她们无疑会被贴上“自私”的标签,但以当下科学育儿和新女性的角色来看,她们不该受到指摘。“妈妈”是后来的身份,女性成为妈妈前首先都是她自己;当妈后为什么不能努力做回、甚至成为更好的自己呢?

若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勇敢、独立、追求梦想、成为自己,有什么比家长身体力行去做一遍给孩子们看更好的方法吗?

孩子和家长,

都不必长大后“重养一遍自己”

不过,这里要区分一下,家长活得“自私”一点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家长(Self-absorbed parents)是两回事。

“自我中心的父母”指的是那些主要关注自己需求和愿望的父母,而忽视了孩子的需求和感受。这种父母通常将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欲望置于孩子的需求之上,会使孩子感到被忽视或不被重视。

比如,这类父母希望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以满足自己的期望,而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他们会过度依赖孩子来缓解自己的情感问题,而不是照顾孩子的情感需求,以自我为中心的父母会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极端的情绪波动,期待孩子安慰自己;

自我中心的父母可能将孩子的生活、成就或问题用作自己社交圈中的谈资或展示平台,而不是出于真正的关心,常见的做法是这类父母会在社交媒体上过度展示孩子的成就,来获得他人的赞誉,而不关注孩子是否愿意被展示、以及他们的真实感受和需要;

自我为中心的父母在孩子生活中这类插手过多,会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和决定,干预孩子的朋友关系、兴趣爱好或学业,试图通过控制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不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个人选择。

这种角色倒置的关系使得孩子被忽视,只是成为父母的“延伸”,使得孩子的身体需求、观点和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是真的自私。

而我们在这里所说的“自私”更多是指self-care,让家长把精力和注意力从庞大的育儿琐碎中拉回来一点,投射到关爱自己身上。先照顾好自己(健康、情绪等)才能更好地去照顾孩子。“自私”的本质是为了成为更好的父母。

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无论是为孩子创造更稳定的生长环境、还是儿童在情感调节和学业表现方面的良好结果,对自己多一些关爱、优先考虑自身健康和幸福的父母往往能在上述方面做的更好。

为什么要把关注多投射到自己身上?武志红有段话说得贴切:


当你寄希望于父母、伴侣、孩子做出改变来获得幸福生活时,这种想法的本质还是寄希望于改造对方来让自己舒服,大概率会是失望的。因为每个人都讨厌别人把他人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

所以,作为家长(尤其是育儿中投入更多的妈妈)只能成为自己生活改变的“变革者”。我们要谨记:

放下助娃情节,尊重娃的命运,能支撑孩子一直向前的,只有他们自己的力量;

我们先要成为自己、才能更好地去演绎其他角色,而成为自己的部分,值得我们坦坦荡荡去自私。



“果壳亲子Guokr”是果壳旗下的亲子账号。这里有一群好奇心爆棚、爱探索、爱实践的高知父母。提供大视野、体系化的教育观点,分享可信赖、有深度的育儿干货文章。给孩子以独立探索世界的方法,帮助他们在多变的未来成为独一无二的发光体。

长按复制ID, 添加好友, 申请加入

  • 高中群管家微信号: guanjia0040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青年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看了最近爆火的电影《好东西》,被年仅9岁的王茉莉圈粉了。有人当着她的面说坏话,她淡定自若地怼回去。不想在台下鼓掌,她勇敢地当着众人的面直接告诉老师。邻居小叶讲述自己的月经羞耻时,她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血怎么会脏呢?世界上有一半的人都会流血[全文]
    2024-12-09 03:50
  • 图源:Unsplash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通知明确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总体要求。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使命,满足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全文]
    2024-12-04 03:51
  •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继香港的大专院校后,澳门的大学也发现有学生涉嫌在申请及入学时提交假学历。据《澳门日报》报道,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日前表示,考评局早前收到澳门科技大学查询20多名申请入学学生所提交的香港中学文凭试(DSE)成绩,经核查后确[全文]
    2024-11-22 02:25
  • 2025高考绵阳一诊考完了,预计5号出结果,同时2025年1月3日-6日是八省联考,四川将组织全省联考,然后全省排名和并且有模拟报考,首届新高考来说,这次考试非常重要。根据本次考试学生和老师的反馈,绵阳一诊考试的难度还是有点大,好多孩子都考[全文]
    2024-11-03 03:49
  • 前不久,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在巴黎圆满落幕,“体育爬藤”的话题再次在留学圈中引发热议。从被斯坦福大学录取的自由式滑雪冠军谷爱凌,到被布朗大学录取的花滑冠军周知方,再到被耶鲁大学录取的花滑冠军陈巍,以及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击剑冠军江旻憓。他们在手握[全文]
    2024-10-18 03:47
  • 2024年9月30日,青岛四流南路第一小学“七彩南一,追光奥运,献礼祖国”秋季运动会在本校操场隆重举行。开幕式阳光洒满校园,五年级二班的同学们身着整齐的校服,精神抖擞地聚集在操场上。随着主持人宣布升旗仪式正式开始,护旗手们迈着矫健的步伐,护[全文]
    2024-10-01 03:44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5 by 青年网 qn.tjxsju.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