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不仅孕育了灿烂的文明,还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生态密码,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为了深入探寻黄河生态文化的脉络,广泛传播黄河生态保护的动人故事,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黄河滩环保小分队于2025年7月6日踏上了前往郑州市惠济区黄河滩地公园的征程。团队成员们围绕黄河滩地的生态文化,致力于解码黄河生态文化背后的故事,旨在让黄河的生态之美与人文之美相互交融,进一步走进大众的视野,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黄河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实践队抵达黄河滩,团队成员聚焦“黄河三桥汇”标识牌,向同行伙伴与游客展开讲解:“三桥汇跨越不同时代,不仅是交通基建的见证,更是黄河生态治理的微观缩影”。讲解从往昔黄河水患频发,滩涂生态脆弱,到如今借桥梁建设契机,同步推进生态修复,三桥周边已形成水草丰茂、候鸟栖息的生态廊道。展板上的历史照片与今景对照,展现黄河滩从“水患之滩”到“生态之洲”的蜕变,让大家直观感受黄河生态保护的成效。
图为团队成员向游客讲解“黄河三桥汇”标识牌
随后,行至黄河岸边,团队成员伫立滩头,指向滔滔河水与沿岸湿地,讲述黄河生态文化故事。成员介绍道:“黄河不仅孕育了璀璨文明,更维系着独特生态系统”。黄河滩湿地是众多候鸟迁徙的“加油站”,也是本土动植物的家园。多年来,随着黄河生态保护力度加大,湿地面积稳定,水质改善,曾一度减少的水鸟种群逐步回归。实践队还偶遇在此巡查的生态保护志愿者,志愿者分享:“守护黄河滩生态,就是守护母亲河的‘生态心脏’,如今越来越多市民加入,共同守护这片生态家园”。这些鲜活案例,让生态保护理念融入讲解,传递给更多人。
图为团队成员向游客讲解黄河生态文化故事
最后,团队成员们进行黄河历史的深入学习,讲解中一件件农耕工具、一幅幅历史照片,诉说着黄河儿女的智慧与坚韧,团队成员从中了解了古人“与水共生”的生存哲学。活动最后,成员们在“三桥汇”标识前合影,将生态文化探寻的足迹定格。大家深刻意识到,黄河生态文化故事,是自然与人文的对话,是历史与当下的衔接,从“三桥汇”的建设智慧,到黄河滩生态修复的实践,每一段故事都凝聚着治黄人的心血,更关乎生态未来。
图为团队成员在黄河“三桥汇”标识牌前拍照
在活动圆满结束之后,成员们站在了“三桥汇”的河畔,感受着黄河滩上那带着历史沉淀与生态奥秘的微风,轻轻拂过我们的脸庞。这次与黄河生态文化的亲密接触,使得“母亲河”这个在课本中抽象的称呼,变得生动而具体。团队成员们在交流中纷纷表示:“黄河生态文化实际上是一本生动的‘活教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它的传播者,让更多的人了解黄河生态之美,肩负起保护黄河生态的责任,确保母亲河的生态福祉能够持续地传承下去”。
环保小分队通过生动的讲解,传递了生态保护的理念,使得黄河滩上的生态故事深入人心,为黄河生态文化的传播注入了青春的活力。同时,团队成员也期待着更多的人能够接过生态守护的接力棒,共同绘制出黄河生态的美好未来。
下一篇 舌尖“蜜”码:从理论到实操